中国科研团队:新冠病毒已突变,有2个亚型,传染力有差异
新冠病毒是否已经发生突变?如何突变?这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中国科研团队最新发现显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研究发现,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这两个亚型表现出了很大测差异。其中S型是相对更古老的版本,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以上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于3月3日发表的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论文通讯作者为陆剑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崔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是近期产生的。该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其中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从占比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
论文作者认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论文称,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亚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亚型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作者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
L亚型在武汉爆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而L亚型的发生频率在2020年1月初后有所下降。作者认为,人为干预可能对L亚型施加了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干预,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扩散得更快速。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压力相对较弱,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这些发现意味着,目前迫切需要结合基因组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2019年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症状图表记录,进行进一步的全面研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103个样本显示,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亚型或S亚型中的一个。但其中一位近期有过武汉旅行史的美国患者分离出的病毒株,显示其可能同时感染了L型和S型新冠病毒。不过,作者表示目前还无法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性。
山东:知识产权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器”
驰骋在祖国大地上的“和谐号”“复兴号”,扬名海内外的海尔冰箱……这些响当当的“山东智造”,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张名片。在实现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山东一直在做出有效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山东以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为目标,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创了山东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新局面。
助力企业“点智成金”
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数量占比大,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然而,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是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三座大山”。对此,山东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为企业提供融资的“绿色通道”。2018年,制定印发了《知识产权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措施》《山东省专利权“政银保”融资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以银行信贷投入为基础,以保险、担保等服务机构为保障的专利权“政银保”质押融资新模式,今年,该模式正式更名为专利权“知银保”质押融资。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于智勇介绍,山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呈现出的6个特点。一是设立专利保险补贴资金,对企业购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险给予保费补贴,按照企业缴纳保费60%的标准给予补贴。二是推动企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交流,合力推动专利权“知银保”融资工作。三是在济南、青岛等11个市开展了专利权“知银保”融资试点,建立了月报制度,统一协调全省试点工作进度。各试点城市建设了“知银保”融资平台,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全省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是积极推动保险公司设立适合山东省实际的专利权质押保险险种。
与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五是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制定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扶持资金的资助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中小微企业,年度贴息最高额度从2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六是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由合作制扩大为登记制,对银行发放贷款产生本金损失的按照核准额度40%比例给予风险补偿,单笔不超过200万元。
成立于2009年的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镭创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精密激光器件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青岛市第一家获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扶持的企业。2015年,镭创光电以核心专利质押,只交了10多万元保险费,不到20天就拿到500万元贷款,对于当时仅拥有500多万元固定资产(不符合银行抵押贷款条件)的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谓雪中送炭。此后,镭创光电连续3年获得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的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科学研发没有了后顾之忧,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实力,效益稳步提升。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镭创光电参与完成的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由知识产权部门协调,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简化了企业申请程序,降低了质押融资门槛,实现专利融资价值,再通过政府财政资助,大幅度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有效举措。”于智勇介绍。
2018年,山东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数和金额分别为508项和5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9.1%。向企业发放贴息和补助知识产权评估费共计1375.6万元,山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打造核心技术品牌
新时代新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积极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从2016年开始开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培育工作,制定出台《山东省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培育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100家左右。首批15个关键核心技术品牌项目公开发布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核心技术加强专利布局,打造知识产权优势的积极性显著提升。2017年7月启动了第二批山东省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遴选工作。于智勇介绍:“第二批项目参照首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标准,入围主要依据一是掌握核心技术,相关技术或产品在行业内占据主要话语权,对应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权属稳定;二是围绕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开展了有效的知识产权布局;三是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支撑,主导或参与了行业标准制定;四是依托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积极且广泛。”去年,第二批项目名单出炉,15个项目范围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领域。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潍柴动力)研发的集成式发动机尾气控制关键技术专利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该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卡车、客车、工程机械、船舶等柴油动力尾气后处理产品,符合节能减排要求。该关键技术专利群拥有中国专利280余件,其中包括“SCR催化消声系统及其SCR催化消声器”“监控尿素喷嘴电磁阀卡死的方法和系统”“一种即插即用的尿素喷射控制方法及系统”等高价值核心技术专利。采用上述关键技术的柴油发动机2014年至2016年间累计销售30余万台,累计实现利润4.01亿元,并有力带动了下游催化剂、载体、尿素喷射及存储系统、传感器等相关产品及技术的发展。
正是意识到知识产权在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政府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群的扶持力度。为强化对品牌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核心技术专利(群)资金管理细则》,组织召开山东省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单位建设会,为品牌单位颁发证书并授牌。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以来,山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为齐鲁大地上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带来勃勃生机。“山东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与广东、江苏等省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张永霞表示,下一步,山东将组织开展“春笋”行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强省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建设,重点服务处于初创阶段并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小微型企业。